首页 > 资讯 > 正文
  • 分享到

体育强国 梦想激荡(2)

2021-07-07 06:2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这是两段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传奇——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实现了人类登山运动史上的壮举;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获得世界冠军,引发了全国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再度登顶,绵延60年的登山精神历久弥新;2016年,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夺金,延续30多年的女排精神感召力依旧。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体育举国体制的优势得以发挥,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从无到有——陈镜开的第一个世界纪录和容国团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拉开了新中国体育振兴的序幕;许海峰的第一枚夏季奥运会金牌和杨扬的第一枚冬季奥运会金牌,载录了体育大国的崛起;乒乓球、跳水等传统强项,缔造了一支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梦之队”。

  走向世界——2002年,姚明登陆NBA赛场,成为家喻户晓的体育明星;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在跑道上的一跃震惊了世界;2015年,苏炳添成为第一位跑进百米10秒大关的黄种人……

  勇攀高峰——近年来,中国体育在田径和游泳等基础大项和冬季项目上不断取得突破,新一代体育明星挑战极限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底气,激励着更多中国人追逐梦想。

  举办奥运展现大国风采

  “办了亚运会,还要办奥运会,你们下决心没有?”1990年7月,年过八旬的邓小平考察北京亚运会新建场馆,当有关部门同志汇报亚运会筹备情况时,邓小平却问起了申办奥运的问题。

  曾几何时,一百多年前的“奥运三问”萦绕在中国人心头——“中国何时有人参加奥运会?何时能在奥运会上夺得奖牌?何时能够举办奥运会?”从解答第一问到实现第二问的目标,中国人花了半个多世纪,而从实现第二问到完成第三问,只用了24年。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跃升的起点。竞技体育自此多点开花,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中国人因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而更加自信,向世界敞开怀抱的态度更加明确。

  而今,即将主办2022年冬奥会的北京有了首座“双奥之城”的美誉,中国也又一次肩负起奥林匹克盛会的大国担当。习近平指出,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

  全部12个竞赛场馆完工,“冰丝带”“雪如意”惊艳亮相、英姿初现;一批冰雪项目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京津冀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如今,中国正坚实履行申奥承诺,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将凝聚更强大的民族自信,见证一段新的征程。

  与民族复兴同行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体育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兴起,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

  1980年10月,广州举办网球精英赛,赛事组织者依靠出售门票、场地广告和比赛冠名权收回了全部投资,这标志着中国体育产业化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1992年,“体育产业”的概念正式提出。足球职业化的试点性改革,打开了中国体育产业改革的大门。随后,体育竞赛、大众健身及体育用品市场稳步成长,中国体育产业开始进入立体化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体育产业成为助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转型、拉动就业消费的重要引擎。“十三五”期间,中国体育的产业增加值增速远高于GDP增速。

  展望未来,体育产业将在中国经济大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描绘了体育发展的宏伟蓝图——到2035年,体育产业将更大、更活、更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育,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发表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