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下称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200天。
2015年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五年多来,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如火如荼,如今已进入冲刺阶段。
资料图:北京2022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内,工作人员在柜台前忙碌。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作为2017年2月启动的市场开发计划一部分,徽章、工艺品、服装、户外用品......15个类别3700余款特许商品先后亮相,与在全国铺展开来的北京2022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一道,播撒下普及冬奥、参与冬奥的种子。
除特许经营外,北京冬奥组委已签约45家赞助企业,包括11家官方合作伙伴,11家官方赞助商,10家官方独家供应商,以及13家官方供应商,积极宣传推广北京冬奥会。
一同肩负使命与时间赛跑的,还有京城的金名片和地标——奥运场馆。目前,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已全部完工,并通过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考察和认证,还接受了今年雪上和冰上项目测试活动的检验。
资料图:4月8日,“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花样滑冰比赛在北京的首都体育馆进行。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首都体育馆将承担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项目的比赛。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无论是已经完工并具备交付使用条件,由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两部分组成,将迎来全球约3000名注册记者和1.2万名转播人员的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还是已经完工并交付北京冬奥组委使用,为各国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住宿、餐饮、医疗等服务的北京冬奥村居住区,众多北京冬奥会非竞赛场馆,也正一步步迈入奥运时间。
绿色、低碳、可持续,是这些奥运场馆的共通之处。也是奥运遗产率先交出的首份答卷内容之一。作为一大亮点的低碳场馆,北京冬奥会首次提出,所有场馆常规电力消费需求100%由绿电即可再生能源满足,并通过建设绿电供应工程和建立绿电接入使用机制,确保了这一目标的实现。
资料图:冬奥冰壶场馆又名“冰立方”,由2008年奥运会场馆“水立方”改建而来,是世界首个实现“水冰转换”的场馆。图为市民在改造完成后的冰立方主场馆内进行体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与此同时,北京冬奥会4个冰上场馆采用二氧化碳制冷剂,这是最为环保和具有可持续性的制冷剂之一,具有节能高、稳定性好、制冷均匀等优点。
在筹备之初,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方式已提前谋划。精彩绚烂的比赛过后,北京冬奥村将转变为人才公寓,面向首都高级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延庆冬奥村将转变为酒店,满足高品质度假需求。张家口冬奥村将主要作为酒店式公寓及康养中心运营。
与冬奥筹备工作同行的,还有日益便利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带动着区域协调发展。为主办城市带来更多可以长期受益的,有形或无形的奥运遗产,是举办一届奥运会更大的价值所在。
2019年12月建成通车的京张高铁,大大缩短了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的通行时间,自此,北京清河站至延庆站仅需20分钟,至张家口太子城站仅需50分钟。除满足赛事运行需求外,这条连接京冀的高铁也将带动并促进北京和张家口的冰雪、文化、旅游等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