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帮助到这些受困企业,全国各地下发的体育产业帮扶政策中,基本都涵盖了“减免”要素。湖北省体育局对承租省属公共体育场馆的非国有中小体育企业,实行3个月租金免收、6个月租金减半的政策。上海市体育局对承租市属公共体育场馆的非国有中小体育企业免收2月、3月租金,同时要求对间接承租的体育企业,要确保租金减免落到实处。
除了减免房租,减免税收、会费以及社保单位缴纳部分也是帮扶政策中的重点。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都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体育企业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北京市体育总会推迟中小微企业会员单位会费缴纳的时间,同时于2月至4月间,减半征收大型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
在疫情冲击的大环境下,体育行业受困的程度各不相同,尽管有些政策举措无法完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但政府和体育局支持和帮扶的决心,是最让体育经营者们暖心的。黄大伟说:“春节过后,我们陆续得到一些政策帮扶,延迟缴纳社保、减免仓库租金等。尽管这些帮助与企业的损失不能成正比,但我们确实感受到了来自国家的关心。疫情期间,公司没有裁员、没有降薪,大家期盼着一起扛过这段困难期。其实,这也是对企业的一种考验,我们相信一定能够尽早回到正轨。”南山滑雪场市场部经理郑燕秋直言,“我们获得了北京市体育局的资金帮扶,尽管这些补助不足以弥补疫情带来的损失,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切实感受到了来自政府的温暖。作为企业,我们也会增强凝聚力,一起挺过这段艰难时期。”
携手金融机构 及时“输血”保发展
武汉昊康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间几乎所有工作都陷入停滞。“疫情给资金回笼带来了很大影响,由于交期的延后,项目无法在预定时间内验收,财务成本也在增加,企业需要上缴的各类税款也无法按时进行。”总经理欧阳虹说。
为切实减轻疫情对体育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和稳定发展,湖北省体育局在疫情发生初期便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受困体育企业渡过资金难关。胡功民说:“体育局建立了帮扶机制,走访了众多体育企业,开展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宣讲,用送政策上门的办法帮助企业吃透弄懂政策,用足用好政策。”
“在融资贷款方面,公司已纳入‘汉融通’武汉市级纾困资金支持名单,后续还将继续与银行对接,而在银行贷款贴息、融资租赁方面企业也将继续受惠。”欧阳虹说。

廊坊夏垫佳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复工生产(新华社发)
疫情期间,河北省体育局局长张泽峰带队深入定州、涞源、无极、栾城等地体育企业实地调研,帮助企业出谋划策,主动协调当地政府推动体育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工作。“截至4月中旬,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已与省内155家中小体育企业进行了融资需求对接,为4家企业办理了贷款承接约3300万元,为5家企业融资约2200万元,后续还在办理之中。”张泽峰介绍道。
此外,多地体育局同样积极对接银行,为企业保驾护航。浙江省体育局联手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对于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体育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充分运用联合会商机制,研究会商化解方案。山西省体育局联动建设银行山西分行,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体育企业设立信贷服务快速通道,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保障体育企业信贷平稳过渡。中国银行为陕西省体育健身、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等约十一大类体育企业公司设立100亿元的贷款额度支持,助力体育企业抗击疫情影响。
截至目前,山东省16市上报的体育企业贷款申请共计73项,已申请发放贷款3080万元。受助企业纷纷表示,银企携手犹如雪中送炭,帮助他们解决了困难。山东省体育局局长李政在采访中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与省内有关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继续拓展合作渠道,助推体育企业快速恢复运营活力,促进山东省体育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重启只是第一步 体育行业正在“加速度”
冬季本是冰雪产业发展的旺季,但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冰雪产业尤其是滑雪行业遭受重创。对此,全国多地产业政策中制定了针对性的举措。吉林和黑龙江对冰雪旅游景区和旅游滑雪场提供一次性补助,景区最高可获得80万元、滑雪场最高可获200万元补助。河北省体育局通过与银行合作,保障当地冰雪企业的顺利复工。目前,崇礼万龙、云顶、太舞三大雪场已经获得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批复的周转贷款6000万元,降低阶段性贷款利率让利5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