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据介绍,为了进一步拓宽紫金茶产业的发展思路,指挥部还积极尝试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两手抓”的发展模式。在茶产业发展方面,大力推动紫金县出台扶贫茶产业规划方案、成立茶叶销售公司、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动员龙华区帮扶的22个省定贫困村通过投资茶业公司、农业发展基金,每年享受保底收益、销售分红及基金返比。鼓励龙头茶企加大农户茶叶联农带农收购力度,有效增加贫困户收入等。在“紫金茶”公共品牌打造方面,指挥部既牵头举办了“深圳帮扶紫金消费扶贫活动暨2019年紫金蝉茶文化节”活动,又组织紫金县茶企参加各类茶事活动,而且还协助开设了龙华区对口帮扶紫金茶产业展销中心,大大提高了紫金茶在大湾区市场的知名度,将紫金茶这张“绿色名片”进一步发扬光大。
谈及这张“绿色名片”时,谢秉波信心满满、娓娓道来,“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龙华区市场等优势,建立‘品牌帮扶’消费扶贫长效机制,真正把茶叶产业打造成为全县农业拳头产业力,争在2至3年内,将紫金茶品牌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茶产业品牌。”
因势利导
打造产业扶贫样板
扶贫产业找对头,稳定脱贫有奔头。紫金县茶产业的成功让县域内的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可以说,产业扶贫犹如星火燎原,改变了昔日的穷乡僻壤面貌,为村民提供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更是改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也让紫金县以产业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步伐愈发坚定。在茶产业的带动下,紫金县多措并举,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药材、蓝塘猪、三黄鸡”等特色扶贫产业。对此,紫金县委、县政府还邀请专家对茶叶、水稻、水果、蔬菜等作物进行了严格区域规划,依托科技、品质、品牌、文化及销售等壮大相关扶贫产业,使其真正成为惠农、惠民的产业,渐渐走出了一条紫金特色的脱贫道路,致力打造出紫金产业扶贫的样板。
据谢秉波介绍,在茶产业的实践带动下,龙华区对口帮扶紫金指挥部决定继续实施因地制宜靶向施策,精准帮扶,开发培育扶贫产业项目。在养殖产业方面,选定紫金义容镇南洋村为试点,大力推动发展智能化“深河养殖场”项目。积极探索推动发展温氏鸡“试验性智能环保鸡舍”项目,形成《紫金县温氏鸡(河源模式)“试验性智能环保鸡舍”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村委会、深圳帮扶单位、温氏公司等项目实施各主体权责、理顺各方资金使用流程,打造“帮扶单位+帮扶村+项目承接人(村委会)+养殖公司”运行模式。
目前,该模式已在紫金方湖村、利民村等十个省定贫困村逐步铺开。同时,还推动紫金县出台县种养扶贫产业示范基地规划方案,试点紫金蓝塘镇白沙村建成蓝塘镇肉鸽养殖基地,占地约3000平方米,鸽棚3栋约1700平方米,可养殖种鸽7000对,年产出量11-13万只,年产值约为200万元,年纯利润约60万元。可以说,紫金县在养殖产业方面的尝试与探索不仅改变了以往传统养殖业小、弱、散、乱的局面,而且在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管理、品牌化销售、市场化对接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为脱贫攻坚增添了新的动能。
此外,为了更好地统筹权全县的扶贫产业资源、谋划区域扶贫产业发展新格局,紫金县还出台了《紫金县产业扶贫项目“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强调产业帮扶采取长短结合的模式,坚持扶持发展长短结合的产业项目,鼓励可开发贫困户通过种、养等短、平、快项目实现增收。对此,谢秉波说:“我们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形成了上半县以茶叶种植为主,下半县以油茶、紫金春甜桔、红肉蜜柚、有机蔬菜、蓝塘土猪等特色产品种养为主的扶贫产业发展格局,这不仅形成了紫金特有的脱贫模式,也为其他地区脱贫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顺势而为
赢取脱贫攻坚胜利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
谢秉波表示,2020年对于紫金县打赢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他坚信在龙华区的大力帮扶下,紫金县定能在脱贫攻坚中做到振兴发展、全面提效破局,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带领紫金县脱贫奔小康。谈及紫金县2020年的脱贫目标和任务,谢秉波成竹在胸,信心十足。
脱贫攻坚是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弦。“今年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我们要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同时,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加快推进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打响‘紫金蝉茶·蜜香万家’等县域公共品牌,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群众稳定增收。”谢秉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