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 分享到

透视天津天海解散事件:一支争议球队的悲壮死去

2020-05-14 09:1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原标题:一支争议球队的悲壮死去——透视天津天海解散事件(上)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题:透视天津天海解散事件

一支争议球队的悲壮死去

进入五月以来,天津浯水道的天海俱乐部大门外,几乎每天都会聚集三三两两的球迷,期盼着这个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俱乐部能起死回生。

然而,这一天还是来了。当回天乏术的天海在5月12日宣告解散时,死忠球迷的精神支柱也仿佛在这一刻轰然坍塌。

那支“敢为天津赢天下”的球队,永远消失在中国足球的版图中;那群赛场上快意拼杀的热血将士,也就此各奔东西。

黯然聚集在大门口的球迷,久久不愿离去。他们喊着口号,与天海俱乐部做最后的告别。

天海值得拥有这样忠诚的拥趸。虽然仅仅征战中超三个赛季,但他们的战绩和表现都堪称惊艳。中超处子赛季便夺得季军,次年更是踢进亚冠八强。复仇亚洲劲旅韩国全北现代、“双杀”中超霸主广州恒大,都是球迷津津乐道的经典赛事。原主帅卡纳瓦罗麾下的帕托、维特塞尔、莫德斯特等国际球星与孙可、王永珀、赵旭日等国脚级球员,不仅人员组合“美如画”,打法更是令人赏心悦目。

作为中超的“网红”球队,天海也始终与争议相伴。原投资方高调的行事风格令其被打上“暴发户”的标签。

风光了两个赛季后,天海的命运在2019年急转直下。随着原投资方“出事”,天海的危机不可避免。多名球星离队、多次更换主帅,跌跌撞撞的天海在这一赛季的最后时刻才艰难保级。

2019赛季,失去投资方的天海被天津足协托管,但托管并不是无期限,为了继续活下去,天海不得不寻找下家。起初,由于原投资方留足了一个赛季的俱乐部开销,外界认为天海距离弹尽粮绝还远,况且,中超资格弥足珍贵,要想找一家企业接盘应该不是难事。

但事实往往残酷。一方面,天津真正有实力且又愿意“烧钱”投身足球的企业非常有限;另一方面,随着足球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推进,一些原来看中“冠名”、注重广告效应的企业进军足球的意愿明显下降。

天海与少数几家企业接洽后,都没了下文。但日子还得过,天海只能“卖血求生”,卖了多名主力球员,没有一名引援,一线队只有17、18名队员。眼看新赛季中超就要来临,无奈的天海在3月5日发布零元转让公告,此后天海与万通进行了股权转让谈判。

股权转让方案最终未能成行,万通和天海转而决定施行赞助方案。随后双方就赞助协议展开了艰难谈判,几经努力双方最终未能在责权利等原则问题上达成一致,天海也失去了活下去的最后希望。

事后复盘这次赞助协议谈判,一位天海球员抱怨说,万通自始至终没有给天海的账户打一分钱,如果真心想搞足球,就不应太在意天海目前的债权债务,也不用急于获得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权。

而一位了解内情的中超俱乐部人士则称,天海的问题是内部思想不统一,教练组组长李玮锋肯定想保住俱乐部,但有的人并不这么想,这就大大增加了谈判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与万通谈崩后,李玮锋和球员展开最后的自救,联名向中国足协和天津市体育局发出公开信,表示愿意自筹经费接管俱乐部,不要报酬也要踢中超。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毕竟,球员签名承诺自降薪资,是支撑不起准入要求的。准入涉及场地、安保、梯队、薪资、债务、备选主场等,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最起码得具备一个完整赛季的资金实力。

“为什么没有投资方,球队就一定得解散?”李玮锋直到现在仍在发问,为什么不能采取一些欧洲足球俱乐部那样的模式,由球员、员工持股,去维持俱乐部的运营?这未尝不是中国足球俱乐部改革发展的一个思路。

但李玮锋没能等到想要的答案。这位退役后就加盟天海,并且在管理岗位和教练岗位都付出很多心血的“硬汉”倍感无力。一如天海的死去,悲壮而无奈。

跨越“凛冬”

作为曾经的中超“网红”,天津天海无论高光还是低谷,都能引发关注。直至最后的倒下,都掀起了波澜。

然而,更多的倒下悄然无声。四川隆发、广东华南虎、上海申鑫、大连千兆……这些寂寂无名、身处低级别联赛的职业俱乐部,在今年以来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公开资料显示,这批倒下的俱乐部超过了十家。

“凛冬来袭!”不少业内人士慨叹,中国足坛正经历最大规模之一的职业俱乐部“退出潮”。

俱乐部解散或退出的原因,并不能简单地归罪于新冠肺炎疫情,而是俱乐部长期的弊病累积所致。

发表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