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 分享到

深化体教融合“播种”健康人生(2)

2020-09-30 09:2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在今年8月举行的新赛季CBA选秀大会上,有11名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球员被职业球队选中,入选人数创造历史新高。从校园迈入职业体育的赛场,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

  “学校体育可以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国外很多体育强国绝大多数的优秀竞技运动员,都是通过这种途径培养起来的。”王登峰说。

  要想打通校园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壁垒、为各个项目的发展挖掘和培养人才,设立足够数量和系统的比赛是关键。为此,《意见》明确提出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其中,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阶段学生体育赛事由教育、体育部门共同组织;整合学校比赛和U系列比赛,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合并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

  “过去学校体育不强调竞赛,其结果就是体育课可能根本不需要教会运动技能。学校体育要想完整实现育人的功能,就要搭建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体系。”王登峰说。

  破除部门藩篱,整合教育和体育两个体系的赛事,是体教融合的关键所在。

  “我们过去可能更习惯于教育部门主要组织在校学生竞赛,体育部门更多组织高水平运动员的竞赛。”李建明说,从改革方向来说,今后要在学校体育、体校教育和社会体育俱乐部培养人才的基础上,让他们在共同的竞赛平台上展现才华,甚至走上世界最高的舞台。

  事实上,校园足球近年来的开展,便在赛事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校园足球体系的优秀队伍可以参加初中和高中阶段的青少年足球超级联赛;女足乙级联赛中,俱乐部女足和大学生女足均参赛。此外,全国校足办还与中国足协联合制订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规则与运动员等级认定办法。

  “通过竞赛体系的搭建,将来在竞赛过程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后备人才,还可以打通进入大学的通道。通过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教育体育部门共同对这些人进行训练、共同组织比赛。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校园体育竞赛的体系,也就构建了一个优秀的后备体育人才成长和上升的通道。”王登峰说。

  建设和完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在四川成都举行。近年来,中国高校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上取得显著进步。在去年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举行的大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收获22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三。与此同时,高校体育如何为竞技体育培育人才、如何帮助运动员塑造完美人格也成为有待解决的难题。

  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方面,《方案》提出,由教育、体育部门联合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推进国家队、省队建设改革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相衔接,选拔一定比例的优秀运动员进入省队、国家队。

  “过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主要是为了解决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问题。显然,这个目标和方向和我们现实的状况是不相适应的。”李建明说,很多学生虽然有竞技体育的天赋和才能,但是往往面临着进入高校学习或是进入专业队深造的两难选择。

  “如果能够打通这方面的渠道,更好地解决项目布局、训练质量提升、学训矛盾等政策问题,学生不仅可以进入到体育系统的各级专业队训练深造,还能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作为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的渠道和阵地。”李建明说。

  王登峰同样指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体教融合中起到牵引的作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和完善,将成为小学、初中、高中体育竞赛赛事优秀运动员的归宿之一。


(责编:杨磊、胡雪蓉)

标签: 播种 融合 深化
发表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