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阿勒泰,宣讲团在5天时间里走进了当地的学校、军营和机关,分享冬奥故事,传递正能量。1992年巴塞罗那残奥会冠军刘玉坤在宣讲中展示了自己的残奥会金牌,并鼓励大家关注冬奥、勇敢追梦。来自阿勒泰第一高中和第二高中的400多名师生听了宣讲。大家纷纷表示,从宣讲员的故事中感受到了鼓舞和力量。
对于每一次分享,宣讲团成员都格外珍惜,一篇讲稿经常改了又改。讲述与分享的过程,带动了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北京冬奥会。
“很高兴能在这个平台把自己的冬奥故事分享给大家,让更多人了解了冬奥会为首钢转型发展带来的变化。”宣讲团成员、北京首钢园制冰师刘博强说。刘博强曾经是首钢厂的一名轧钢工人,如今已成为保障冬奥备战的一名制冰师,北京冬奥会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他也积极努力地拥抱变化。为了熟练掌握冰壶赛道制冰的“打点”技术,他曾背着40多斤的“打点”壶利用业余时间加练,场馆外的一条小路成了他的“练习场”,两个月的时间,他来来回回走过的路长达150公里。
“办好北京冬奥会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作为新时代的工人,我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和国家发展、国家大事之间有着这样紧密的联系。”刘博强说,“曾经有人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的梦想就是到北京冬奥会时,我能以中国制冰师的身份,全力保障冬奥赛场。”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19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