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 分享到

奥林匹克在艰难中前行(体育记忆·2020)(2)

2020-12-09 08:06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由于疫情和比赛的调整,中国乒乓球队今年3月在卡塔尔“滞留”训练了1个多月的时间。由于器材短缺、装备不足,球队只能“紧着过日子”。樊振东的球鞋在训练中磨破了,便穿着“破洞鞋”继续坚持。陪练人数不足,男队年轻队员便挺身而出,帮助女队训练。

  面对奥运会和国际性比赛的推迟和取消,更多的国家队则度过了从未有过的漫长封闭训练期。

  从春节之后到北国初秋,从今年1月开始,中国女排进行了长达7个月的封闭集训。

  “虽然从一进队就面对从未有过的全封闭,但每个人都为决战东京憋足了一口气。”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说,在完全没有比赛、只剩枯燥训练的日子里,大家仍然相互鼓励,尽最大可能练好每一天,帮助球队在特殊时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这之中既有身体、技术层面的提高,更有耐力和定力的提升,是心态的磨炼、心智的成熟。”郎平说。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田径、游泳、乒乓球等国内外赛事相继重燃战火。蛰伏已久的中国选手展示了冲击奥运的姿态——

  全国游泳冠军赛上,多项亚洲纪录和全国纪录被刷新。徐嘉余、闫子贝、张雨霏和杨浚瑄更是在男女4×100米混合泳接力上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乒乓球世界杯和国际乒联总决赛上,国球依然独占鳌头。马龙、樊振东、陈梦在日本小将的挑战下依旧稳如泰山。

  如今,东京奥运会“大局”已定,漫长的备战马拉松又一次进入冲刺阶段。中国选手能否带来惊喜,人们拭目以待。

  脉搏跃动 冬奥筹办加速

  今年11月,在一场发布活动上,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和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旗手赵伟昌、杨扬、佟健站到了一起。

  从首次亮相奥运大家庭,到摘得冬奥会首金,如今,中国人家门口的冬奥会越来越近。

  冬奥的脉搏,跃动在场馆当中。

  今年,位于北京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惊艳亮相。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冰丝带”与不远处的“水立方”相互映衬。冬奥会期间,“水立方”将变身“冰立方”,成为全球首个集游泳和冰壶比赛为一体的“冰水双栖”场馆。

  位于崇礼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近日迎来了首次造雪。漫天水雾中,“雪如意”与“冰玉环”牵手,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美景,讲述着中国冰雪的故事。

  冬奥的脚步,穿行在荆棘之中。

  今年,北京冬奥会进入倒计时500天,筹办迈入冲刺阶段。受疫情影响,筹办工作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尽管原定于今冬举行的多项测试赛再度暂停,但冬奥筹办的步伐并未减速。今年底,“冰丝带”“雪如意”等所有竞赛场馆将全部完工,不同级别的测试活动和比赛也将在冬奥会前陆续重启。

  对于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巴赫多次给予高度评价。“北京冬奥会在技术层面的准备非常好。面对(疫情)这样的危机,北京冬奥组委还是如期完成了所有关键里程碑任务,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和创造新的历史奠定了坚实基础。”

  冬奥的热情,蔓延在冰雪之中。

  12月5日,在京张高铁太子城站的出入站口,人潮攒动。入冬以来,被称为“滑雪专列”的北京到崇礼专线人气很旺。每逢周末,都有很多北京市民前往崇礼体验滑雪的乐趣。

  曾几何时,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而如今,在冬奥会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下,冰雪运动在大江南北越来越普及。今年雪季,全国各地滑雪场陆续开板。经历了上一个冬天的等待,民众的冰雪运动热情得到了极大释放。

  精彩、非凡、卓越——北京冬奥的愿景,正在实现。

(责编:杨光宇)

发表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