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 分享到

从篮球世界杯举办城市,看中国“篮球”热区(2)

2019-08-30 09:25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再来看本次入选主办城市的这8座城市,都拥有着极高的城市影响力和篮球文化,而这,势必成为城市将赛事热情势能转化为赛事推广澎湃动能的绝佳契机。

  国际篮联选择这8大城市作为首届落户中国的篮球世界杯的发起点,无疑是想借着中国篮球的东风点燃这把燎原之火。

  破解发展的“马太效应”

  虽然这8座城市成为本次男篮世界杯的主办城市称得上顺理成章,也是中国篮球“冷热区”的真实写照。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冷热区”的鲜明分割却制约着中国篮球运动的健康成长。

  黑龙江、吉林和山东等省份都是为中国男篮培养出大量优秀运动员的“篮球大省”,篮球氛围也相当不错。但近些年来,这些地方却极少承办大型篮球赛事。

  在原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上海体育学院教授肖焕禹看来,这一现象并不健康。

  他认为,这些省份一直是中国篮球的人才输送基地。但因为经济相对落后,大型篮球赛事比南方少。“体育赛事是要烧钱的。”

  “如果长此以往,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马太效应’(注:马太效应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肖焕禹说,“这也是国内体育发展的一个症结。”

  对此,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王家宏表示有些无奈:“选择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很多时候是为了增加申办成功的概率。”

  王家宏直言:有些城市也想承办大型赛事,但心有余而竞争力不足。在他看来,中国篮球整体的发展势头还是非常好的,但在布局考量方面有所欠缺。“这样的现象确实应该加以引导。”

  王家宏认为,改变这一问题的现状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协同努力。“如同北冰南展西扩一样,篮球运动应该以东部和南部为先导,逐步扩散,最终做到东西南北中全方位覆盖。”

  “政府也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动,多呼吁宣传,在办赛上做到‘雨露均沾’。”

  在肖焕禹看来,经济的发展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要素。“经济发展好了,人们就会去娱乐,体育就会有大发展,一些相应的问题就自然能迎刃而解。”肖焕禹说。

  肖教授的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印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内陆地区对于大赛的渴求也愈发迫切。无论是承办军运会的武汉,还是力图打造“国际赛事名城”的成都,亦或是刚成功举办二青会的山西,都展现了对于大型赛事的“超人”意志。


(责编:郝帅、杨磊)

发表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