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群众比赛模型(航海、车辆)项目决赛在深圳市宝安区开幕。作为十五运会宝安分赛区首个开赛项目,本次模型比赛共吸引来自全国18支代表队(含香港代表队)的281名运动员参赛。


开幕式当天进行的航海模型耐久项目团体赛、航海模型仿真航行项目三人团体赛、海陆模型足球团体赛三项赛事,集中展示了科技与体育融合的运动魅力,为广大模型爱好者和市民群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技体育盛会。

据介绍,模型(航海、车辆)项目可以说是“宝藏项目”:航海模型是我国在国际赛场上的传统优势项目,已累计赢得超过200 个世界冠军;而车辆模型比赛因采用电力驱动模式,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持续进步,这一项目的竞技水平也实现了稳步提升,成为科技赋能体育发展的生动缩影。
耐久项目团体赛:天气增加变数 核心技术助力赛事

在航海模型耐久项目团体赛中,各参赛队三名选手分别操纵FSR-V27、FSR-O27、FSR-OE21三类模型艇,以完成圈数和用时综合决定名次。
当天上午首先进行FSR-O27比赛。一艘艘模型艇破浪疾驰,在水面划出白色航迹,绕标、避障、突围、冲刺……引擎轰鸣声、观众惊呼声与淅沥雨声交织,点燃了整个赛场的热情。
“来参加全运会,主要是想锻炼自己。”广东队选手黄梓楠说,航模比赛的刺激感与趣味性让他收获颇多,心态也在一次次比拼中得到提升。他表示,接下来的赛程将“每一轮都跑好自己就可以了”。他还称赞比赛场地湖面开阔、水质良好,有利于船速发挥。

风雨天气为赛事增添了不确定性。“天气对操作影响显著,因此我们平时安排了恶劣气候下的专项训练,以提升选手的应变与抗压能力。”裁判员阮国胜说,“以往甚至在‘白头浪’条件下进行比赛,对选手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FSR-OE21模型是本届赛事的一大亮点。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模型(航海、车辆)项目总裁判长郭常有介绍,该项目是我国近年来创新和推进的科技体育项目,注重船体设计,电动与耐久性能,不仅考验电机的设计与制造水平,也是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综合检验,体现了环保、高效与先进的科技体育理念。
在如此高速运转的比赛中,比赛的公平公正备受关注。郭常有介绍,比赛采用先进的电子计时系统和视频采集回放技术,确保判罚精准公平;此外,裁判团队中国家级裁判占比超一半,统一规则标准与服务流程,保障赛事公正与圆满举行。
郭常有还对比赛场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五指耙水库环境优美、水面条件优越,非常适合海模项目开展。”郭常有还希望以本届赛事为契机,将该场地打造为长期的航海模型训练与竞赛基地。
仿真项目团体赛:承载历史与科技 强调协同也比“技术秘方”

航海模型仿真航行项目要求各参赛队三名选手协同操作三艘F4-A类别商业模型展开角逐。比赛所用仿真船模的原型,均为中国自行设计建造(改造)、投入使用的海军舰艇、科考船、救援船及特种船舶等,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科技代表性。
赛事分为现场制作、调试与正式竞赛三个环节。各队首先需协作完成其中一艘模型的现场组装。安装、修饰、打磨……选手们配合默契,紧张有序,一艘艘海警船、救援船、驱逐舰模型逐步成型。
“该项目融合多学科知识,涵盖模型组装、电子设备调试、动力系统配置及遥控器编程等多方面内容。”裁判长李毅透露,选手通常自小学三年级起接受系统训练,逐步锻炼动手能力、逻辑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采用性能相近的商业模型,各队仍可对动力与操控系统进行自主优化,“技术秘方”成为制胜关键,也增强了比赛的悬念与观赏性。
李毅表示,作为一项群众性体育项目,仿真航行采用商业成品套件,显著降低了参与门槛,在保持竞技深度的同时吸引了更多人群。目前该项目已形成“传帮带”的良好生态,既有经验丰富的老运动员带队,也有越来越多青少年加入。如今,该项目已成为融科技、体育与教育于一体的重要平台。
海陆模型足球团体赛:10分钟的水陆交锋 湖南 “父子兵” 亮眼

海陆模型足球团体赛当日精彩上演,场地四周早早就围满了观众,惊叫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该赛事设立航海模型三对三与车辆模型三对三两个小项,同步展开角逐。选手通过遥控设备操控模型,在每场10分钟的比赛中展开激烈对抗,以胜负累计积分,最终按两项积分总和确定名次。
揭幕战中,东道主广东队迎战四川队。海模对决节奏紧凑,双方攻势如潮,十分钟内共打入8球;车模比赛则陷入胶着,最终以0:0战平。
湖南队在与福建队的交锋中表现突出,海模以9:3大比分取胜,车模也以4:0击败对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湖南队中有一对“父子兵”——年仅8岁的戴嘉润作为全场最小选手,与身为国家级运动健将的父亲戴彬同场协作,共同亮相全运舞台,展现出项目在促进亲子互动与培养默契方面的独特魅力。
现场通过展板详细介绍项目规则,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赛事。一位携子观赛的市民表示:“全运会就在家门口举办,特意周末带孩子来观摩。第一次观看模型足球比赛,感觉非常震撼。”她的儿子也兴奋地说:“比赛充满激情,看得特别过瘾。”
专家解读模型赛事:全运会新姿背后是强国战略响应
中国航海模型运动协会副秘书长、本次比赛竞赛委员会综合协调处副处长涂永民介绍,航海模型涵盖船舶、航海设备及相关场景的模型,在我国历史悠久。作为一项现代运动,它起源于十六世纪的欧洲。航海模型运动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传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迎来蓬勃发展:1958年,我国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航海模型比赛;1981年,中国选手首夺世锦赛冠军。至今,我国航海模型运动员已累计摘得200多项世界冠军。

车辆模型运动于20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从广东逐步推广至全国,约1997年被列为全国正式体育比赛项目。涂永民指出,中国作为模型制造大国,70%-80%的模型产品用于出口,车辆模型比赛全部采用电力驱动,项目水平随国家科技进步不断提升。
本届全运会中,航海模型时隔8年后重返正式项目,车辆模型则首次入选。涂永民表示,这响应了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的号召,项目兼具体育精神、教育意义和科技内涵,我们目前航海模型和车辆模型的产业发展,器材和裁判器材的生产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涂永民进一步指出,航海与车辆模型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均有较高要求。比赛中,运动员需在长时间内保持高度专注并站立,身体素质面临考验;同时,由于模型运行速度快,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也至关重要,需要扎实的技战术功底和长期训练。从竞赛层面分析,这两项运动需要模型性能与操控者水平相平衡,其中操控技术的重要性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