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每次王思入的课堂上都会出现一位默默无闻的“旁听生”。训练时,锡宁鸿只在一边远远地观望,等训练结束,队员陆续离开球场,他便主动去整理四散的器材和满场的球。“他的眼神和这些举动就是想告诉我,他想参加棒球队。”王思入被这个孩子的真诚和执拗打动,进队后,锡宁鸿依然主动留下来整理器材,训练也比其他队员更加刻苦,“一个动作反复抠,他很珍惜每个机会”。
“听障学生将来还是要走入社会,不可能永远封闭在小圈子里,无论是就业还是生活,自信就是他们面对世界最大的武器,而棒球已经给了他们自信。”汪阳表示,球队成立不久,便受邀参加在日本举办的第22届北方甲子园“北海道知事杯国际软式棒垒球大赛”并晋级16强。
“这是一个让所有人享受棒球竞赛乐趣的舞台。”王思入在日本的比赛现场观察到,这一国际赛场上,除了健全的孩子参赛,听障学生以及培智学校学生也与他们同场竞技,“这是让特殊孩子走进社会最好的方式。”
队伍抵达北海道当天,漫天鹅毛大雪。王思入注意到,锡宁鸿没顾上欣赏雪景,已关注到地面有些湿滑,他主动走到女老师面前用手语说:“你们跟着我,我是男子汉,会保护你们。”自信的样子已不再是她印象里羞怯的少年。
更多变化在孩子们身上出现。
另一个“腼腆的小男孩”孙烨飞在日本期间成了全队的“翻译”,和面对媒体的“新闻发言人”。因父母同样为听障人士,便在孙烨飞最初被发现有听力障碍时给予了最及时、有效的治疗,人工耳蜗也帮助他几乎没有交流障碍,“但人工耳蜗的存在,也会让他有时头疼得厉害。”汪阳表示。
最初,喜欢篮球的孙烨飞不想加入棒球队,“对抗不激烈,不刺激”,但看着同伴“玩儿得很嗨”,喜欢热闹的他便跟着接触了棒球。起初,教练看他又瘦又矮,便让他打替补,可他不服输,加上听力好、理解能力强,无论是传接球、打棒、跑垒、战术配合,总能做到接近标准,很快从替补打到了主力,且每堂棒球课他都会主动帮教练当手语翻译。
“一开始,我以为只有我们和日本学校共两支队。”第一次出国比赛的经历,在孙烨飞记忆里始终充满梦幻色彩,巨大的棒球场人声鼎沸,赛场上有近百支来自世界各地的球队,球场的透明穹顶隔离了洋洋洒洒的雪花,他们像置身水晶球中的孩子,挥着棒、追着梦,“当我投出每个球或打出每个球,就感觉自己很了不起。”
这次在日本参赛的经历,让全校师生看到了棒球的魅力,此后,全校把棒球纳入体育课程,并编写了相应教程。而等待他们的赛场也越来越多,据汪阳介绍,校队在2018年赴中国台湾高雄参加“海峡杯乐乐棒球邀请赛”获得季军;而江苏省中学生软式棒垒球锦标赛上,他们自2017年至2019年连续参赛均获得初中组一等奖。
除了竞技成绩上的变化,王思入注意到,原来出去参赛,很多孩子会主动过来拉着她的衣角,大家一个抓紧一个,“像老鹰捉小鸡一样长长一串”,但随着参赛次数增多,孩子们变得更加独立,年龄稍长的队员还会主动去照顾更小的孩子,“也许棒球还无法允诺他们一个职业球员的梦,但足以让他们收获成长。”
拥有职业棒球梦的正是孙烨飞,但进入高中阶段无法再继续打软式棒球将会给他带来巨大挑战,硬式棒球的激烈程度、安全性以及缺乏相应训练条件,都让在学校的这次“退役”有了真正的告别色彩。
“我喜欢棒球因为它带我经历了很多,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起经历了困难,战胜了困难。”孙烨飞向王思入提出,自己想当教练助理,“把弟弟妹妹们带起来”。事实上,这个申请背后还有他更长远的梦,“打不了职业比赛,做和棒球相关的工作也很好。”因为在少年最明媚的记忆里,有和队友一起打雪仗、一起训练、一起在酷热的天气里流汗,“那时候学校宿舍在装修,我们训练完就躺在体育馆的硬地上睡觉,很辛苦,但很知足,那次比赛我们打得不错,拿了第三名。”
本报北京11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