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重大赛事,对深圳体育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对于一直“敢为天下先”敢于创新的特区人而言,眼光绝不仅仅局限于简单地“舶来”重大体育赛事的落地。
在深圳看来,通过重大赛事的引起,积累经验,从而打造深圳自主体育IP,对城市体育未来发展影响深远。近年来,深圳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创办打造本土高水平的体育品牌赛事。目前,深圳已逐渐形成一批深圳自主体育IP。
中国杯帆船赛和深圳国际马拉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特别是中国杯帆船赛作为深圳本土企业创办、立足于世界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帆船赛事,曾先后五次荣获“亚洲最佳帆船赛事”,深圳由此获得国际帆联颁发的“推动航海运动特别奖”。喜德盛国际自行车训练基地山地车越野赛自2012年起已举办了近30场,超过4万人次的自行车爱好者参赛。
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马拉松赛事数量近几年呈现井喷式增长。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2019年深圳相继举办光明国际半程马拉松、南山半程马拉松、宝安国际马拉松、深圳国际马拉松等系列赛事活动,其中深圳国际马拉松作为国际金标赛事,报名人数超10万人,同比增长7.0%,赛事影响力不断扩大。
引进职业体育俱乐部,打造职业赛事高地,这是深圳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又一契机。
今年7月28日,林丹羽毛球俱乐部落户宝安区。此前,郑洁(深圳)国际网球俱乐部已经落户福田。截至2019年11月,进驻深圳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数量为16家。其中包括了足篮排三大球和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棋类项目职业俱乐部建设取得突破,实现了围棋、象棋、国际象棋三个项目都有职业俱乐部在全国最高水平联赛征战。
作为南方城市,发展冰球本身就让人称奇。更难得的是,冰球俱乐部在深圳发展迅猛,成绩优异,今年加入俄罗斯女子冰球联赛(WHL)的首个赛季就摘得桂冠。据悉,自1946年俄罗斯建立起冰球联赛以来,从未有扎根俄罗斯以外的俱乐部拿到过冠军。深圳男子冰球比赛在龙岗大运中心的赛事,每场比赛能吸引超过3000名观众到现场观赛,线上观众超过50万人次。
2019年,深圳各体育职业俱乐部战绩骄人:深圳领航者篮球俱乐部获得CBA联赛第4名,深圳铁狼队获得五超联赛冠军,深圳大学乒乓球俱乐部保持在2019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及甲A联赛中名列前茅。此前,深圳海狼队夺得2018年劳力士杯中国海帆船赛的总成绩亚军。
高端体育用品制造业仍然是深圳体育产业的主体。依托深圳科技创新的领先优势,在产业链条上涌现出朝向集团、好家庭、喜德盛、中航健身会、观澜湖高尔夫球会、领先康体、博德维等国内外知名体育品牌。
四、 三级训练网络形成 国际国内赛场佳绩频传
竞技体育作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意义重大。特区成立以来,竞技体育水平飞速发展。
1990年,深圳体工队航空模型运动员韩星元在广东省第八届运动会上开创了遥控模型F 3 E滞空时间和封闭距离两项世界纪录。1996年,田径运动员孙彩云两次破女子撑竿跳高室内世界纪录。1997年9月,体操运动员肖俊峰作为国家队主力队员,参加世界体操锦标赛并获男子团体第一名。2000年8月,体操运动员肖俊峰与队友一起夺得了体操比赛男子团体金牌,为深圳市夺取奥运会金牌开创了历史先河。
2011年举办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无疑是深圳竞技体育发展史上一座辉煌的里程碑。“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大运会带来的“精彩”不仅仅是中国队勇夺75金、雄踞奖牌榜榜首的优异成绩,还直接加快了深圳体育发展前进的步伐。
“通过改革和创新,目前深圳竞技体育实力稳步提高,运动项目和运动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竞技运动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显著提升,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体教结合共同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国家、省输送更多优秀体育人才,在奥运会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巡视员韩星元表示,具有深圳特色的职业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基本成型,市场环境和产业链条日益完善,社会力量参与职业竞技体育发展的热情充分调动。在网球、高尔夫球、帆船帆板、篮球、足球等重点项目上,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较大影响的俱乐部、精品赛事和体育明星。